目錄
一.《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再次修訂……………………………3
二.百余鐵路公路項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3
三.發改委“批發”7600億穩住明年年初的投資……………………4
四.關于基金投資的五點感悟…………………………………………8
五.國務院關于民資的十大重點政策…………………………………10
一.《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再次修訂內容簡介
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稿,公開征求意見。這次新修訂的《目錄》,重點在于放寬服務業和一般制造業外資準入,大幅縮減限制類條目,進一步放開外資股比限制。
主要取消了鋼鐵、乙烯、煉油、造紙、煤化工設備、汽車電子、起重機械、輸變電設備、名優白酒、支線鐵路、地鐵、國際海上運輸、電子商務、財務公司、保險經紀公司、連鎖店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
新修訂的《目錄》鼓勵外商投資現代農業、高新技術、先進制造、節能環保、新能源、現代服務業等領域,鼓勵外資在研發環節投資。此外,這次修訂還進一步增加了透明度。所有外資股比規定原則上都要在目錄中列明,允許類項目不對外資進行股比限制。本次征求意見,時限為一個月。
二.百余鐵路公路項目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1. 國家發改委就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情況舉行發布會,今后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等7個重要領域將成重點投資方向,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其中包括45個鐵路項目、71個公路項目。
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意見》。未來,信息電網油氣等重大網絡工程、健康養老服務、生態環保、清潔能源、糧食水利、交通、油氣及礦產資源保障工程等7個重要領域將成重點投資方向。
國家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上述7個領域推出的重大工程包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參與運營,“這都是經過認真研究確定的,投資方向一定要投到薄弱環節和補短板的行業上。國家發改委基礎司司長費志榮介紹,交通工程包括了中西部鐵路項目45個、公路項目71個、內河高等級航道項目43個、機場項目19個、城際鐵路項目25個,一共是203個項目,今明兩年內開工,其中93個項目年內可開工。
此外,今年發改委利用中央預算內投資50億元支持大氣污染防治工程的實施。其中25億元支持京津冀及周邊以及烏魯木齊等重點地區的大氣污染防治。
2. 民資關注收益政策有何部署?
城鐵周邊上蓋綜合開發
關于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多次強調要向社會資本開放,但社會資本可能更強調和關注的還是投資權屬及收益問題,政府層面會不會部署出臺一些政策?
發改委基礎司司長費志榮表示,在整個交通運輸領域投融資改革方面,要用好發展基金平臺,擴大資金來源。今后,要向地方政府和社會資本放開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資源開發性鐵路和支線鐵路的所有權、經營權。同時,充分利用鐵路土地綜合開發政策,以開發收益來支持鐵路發展,對城市軌道交通站點周邊以及車輛段上蓋進行土地綜合開發,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今年4月30日國務院批準設立鐵路發展基金。費志榮表示,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要用好鐵路發展基金平臺,目前該基金已掛牌成立,為進一步投資鋪平道路。
三. 發改委“批發”7600億 穩住明年年初的投資
臨近年末,穩增長壓力有增無減。目之所及,國家發改委對基建項目的批復正明顯提速。
在過去的一個月中,幾乎被發改委接連批復的投資項目看花了眼。分四個批次集中批復了21個基建項目,包括16條新建擴建鐵路、5個機場,總投資金額近7000億元。此外,早前發改委批復的3項特高壓工程也于11月4日正式開工,其投資總額達683億元。
“停不下來”的批復
10月16日一天,3大項目近千億投資已批復
在第三季度經濟數據公布前5天,也就是10月16日,一輪集中“重磅”批復陸續發布。當天發改委批復了大理至瑞麗鐵路、玉溪至磨憨鐵路、錦州港至內蒙古白音華鐵路擴能工程,3個項目總投資958.78億元。
三季度經濟數據出爐次日,即10月22日,發改委批復了黔江至張家界至常德、商丘至合肥至杭州、鄭州至萬州3條鐵路項目,以及貴州仁懷、云南瀾滄、內蒙古扎蘭屯、青海果洛、吉林松原查干湖5個民用機場項目。8個項目總投資超過1500億元。
10月30日,發改委再次批復3個鐵路項目,分別為大同至張家口鐵路客運專線、蒙西至華中地區鐵路煤運通道、川藏鐵路拉薩至林芝段,總投資2476.3億元。
隨即,11月5日,發改委一天內批復了7條鐵路項目,包括和順至邢臺鐵路、衢州至寧德鐵路、格爾木至庫爾勒鐵路、南昆鐵路南寧至百色段增建二線、祥云至臨滄鐵路、連云港至鎮江鐵路和南昌至贛州鐵路,總投資約1998.6億元。
此外,11月4日,國家電網 “兩交一直”(淮南—南京—上海、錫盟—山東、寧東—浙江)三項特高壓工程正式開工,總投資規模達到683億元。
其投資體量不容小覷。在此之前,今年鐵路投資目標已上調至8000億元,一位接近中國鐵路總公司的業內人士卻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從目前看,今年鐵路投資總額有可能突破1萬億元以上。
不難看出,此輪多條獲批的新建鐵路更青睞中西部地區。在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研究員董焰看來,今后一段時間內,鐵路投資的重點將從東部地區轉移到中西部地區,一是國家的產業和區域政策如此,二是東部地區在前一輪鐵路投資的高潮中基本已經建成了高密度、高速度的干線路網,除一些城際線路外,高速鐵路網已經基本完善,現在需要補的是中西部地區的短板。
事實上,年初鐵總只計劃開工44個項目。“4月底,國務院高度重視鐵路建設,直接的影響就是一下子從44個增加到64個。我們能明顯感覺到,今年鐵路項目建設、規劃、審批的進程都在明顯加快。”上述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實際上,發改委公布的上述項目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審批通過,例如11月公布的幾個項目,實際落款的批復日期多為9月底。”
穩增長信號
穩增長的政策力度已經有所加強,未來還會進一步加碼
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1.6%,進入“1”時代;PPI同比下跌2.2%,已經連續32個月負增長。
“當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較大,為保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就必須通過穩投資加大穩增長力度,爭取四季度增速出現反彈。”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看來,固定資產投資包括房地產、制造業和基建三個方面,當前房地產持續低迷、制造業又出現產能過剩,所以要穩投資就只能從基建入手。
投資增速明顯下滑。細心觀察第三季度數據,投資增速已從17.1%降至14.4%。其中,基建投資增速從24%降至18.5%,地產投資增速從12.8%降至10%,制造業投資增速從14.5%降至12.3%。
地產投資受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增速下滑在意料之中。雖然地產投資增速下滑會拖累短期經濟增長,但長期看,鑒于中國樓市供給趨于飽和,三四線城市樓市庫存較大。“地產投資增速將難現昔日輝煌。”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基建投資是‘穩增長’政策頻頻發力的地方,也是拉動投資增長的主力。”中信認為,這說明雖然基建投資增速下滑,但在新項目不斷推出的背景下,投資增速不會出現猛烈下滑。基礎設施投資,改善民生,惠及未來,何況中國地區發展差距較大,發達地區擁有的完善基礎設施,在中西部地區仍是亟需補齊的短板。
“因此這方面仍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力,未來政策發揮空間仍然較大。”中信預計,第四季度基建投資有望從目前21%的水平回升至25%左右,有效對沖地產投資下滑的負面影響。四季度投資將回升至17%左右,使得經濟平穩運行在7.4%左右。
一位券商分析師告訴記者,由于未來經濟增長前景和行業發展趨勢還存在較多不確定性,目前制造業企業的投資積極性較低,雖然近期有關部門推進了一些減少對房地產剛性需求的限制性措施。但是,更為積極地推動已有明確規劃和資金配套安排的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對穩定短期經濟增長和就業狀況會有幫助。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近日撰文表示,在過去一個月,穩增長的政策力度已經有所加強,未來還會進一步加碼,這其中就包括加快開工一批帶動作用強的基建項目,通過中央財政、政策性銀行等來提供資金支持,或通過吸引私人部門投資,如PPP模式等。
拉動投資首選
發改委密集批復項目,意在穩住明年年初的投資
今年以來,面對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鼓勵民資基建投資、擴大鐵路投資、加強棚戶區改造等多項穩增長、微刺激手段措施。上述分析師認為,“隨著三季度經濟增速再次進入下行通道,未來政府穩增長政策仍需繼續加碼。四季度投資增速可能會繼續放緩,且這種趨勢會延續至明年,并拖累明年經濟繼續下滑。”
“發改委密集批復多個基建項目,意在穩住明年年初的投資。”前述業內人士表示,“鐵路建設和投資進程歷來都是上半年稍微遲緩、下半年加快步伐。今年的鐵路建設投資形勢跟往年相比,優勢更為明顯。”
今年年初以來,國務院在多次常務會議上提到要加快鐵路建設尤其是中西部地區鐵路建設的進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還親臨鐵總,做出重要部署和指示。在國務院的強力推動下,鐵路部門跟銀行借款和在市場上發債也會相對比較容易,因此籌措資金難度不大。與此同時,去年以來政府實行簡政放權改革,原先卡得較緊的鐵路項目審批權一部分下放給地方,一部分讓企業自主決定,這無疑釋放了地方和企業建鐵路的活力和積極性。值得注意的是,總體經濟數據不太樂觀,因此仍需要一些微刺激的措施,而鐵路項目歷來都是拉動投資的首要選擇。基于此,今年乃至以后數年,鐵路的投資形勢都會比較強勁。
“實際上,基建投資拉動經濟的實際效果需要一定周期才會體現出來,一般周期為三四個月。”
鐵路建設作為國家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著力點,中西部鐵路投資加大,鐵路投資重回歷史高點,預計明年仍具有持續性。“與泰國、俄羅斯等國家在高鐵方面的合作,也將助推鐵路板塊。”上述分析師告訴記者。
受城鎮化影響
城鎮化率為50%-75%的發展階段,基建和房建投資快速發展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依然錯綜復雜,中國經濟面臨較強的經濟下行壓力。新型城鎮化是未來我國調結構的主戰場,是一石多鳥、一舉多得的重要發展戰略。”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看來,新型城鎮化是對基建投資有較大推動作用的一個重要因素。
不可否認,新型城鎮化將帶來城市公共基礎建設、城市集群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推動相關城市公共基礎建設,帶動跨區城際鐵路、公路、能源等基建領域的投資。這無疑將為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打開動力空間。
上述分析師認為,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有望為基建、地產、環保生態等行業產業帶來政策紅利。根據申銀萬國的測算,在城鎮化率為50%-75%的發展階段,基建和房建投資快速發展,只有城鎮化率達到75%之后才會明顯放緩。
9月16日,李克強在主持召開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工作座談會時表示,我國經濟要想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必須用好新型城鎮化這個強大引擎。10月8日,國家發改委與公安部、民政部等15個部門舉行了首次部際聯席會議,就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進行統籌協調。今年以來,中央不斷釋放出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有效信號。
無疑,這些信號的釋放也在間接地為投資基建的“豪擲”保駕護航。
四.關于基金投資的五點感悟
1、任何人都適合投資基金——你可能不適合投資股票,但你絕對適合投資基金。
可以說,基金是一個專業的投資平臺,共同基金除了共積資金、共享損益的特色外,最大的優點就是“專家管理”;復利的效果等同于原子彈,“積沙成塔”是共同基金的特色之一。分析了一下四種人適合投資基金:一、小額投資人;二、投資新手或工作繁忙者;三、月光族;四、投資屬性較穩健者。
也許有人會說,書中沒有提到大額投資者和激進投資者,可是,大額投資者和激進投資者雖然不以基金為主,但我相信他們的資產配置里一定有基金。因為基金投資是一種風險適度的產品,為了控制風險,配置基金有利于加權平均,從而使風險可控。同樣追求較低風險的投資為了增加收益,也會配置一定比例的基金產品。所以,任何人都合適投資基金。
2、越窮越要理財,越窮越要投資基金。
基金不僅可以幫助你脫光,而且可以獲得比定存多得多的收益。很多對風險有恐懼感的人選擇定存,認為定存不僅有收益,而且沒有風險,可是定存的收益根本跑不過通貨膨脹,也就是說定存就是讓錢在銀行躺著虧本。這里不再多做闡述,論壇里有很多這方面的文章。這里,有一個思想很適合幫助月光族脫光,就是收入-儲蓄=支出,也就是每個月強迫儲蓄之后再來分配支出,一個公式的轉變,改變了人們的思維。
當然這里不是叫你沒月一發工資就把所以的錢拿去定投,而是留出固定支出和必要支出的部分,這部分支出如果你有記賬數據,應該會更清楚,剩下的拿去定投,這樣有利于控制你的彈性支出。它會提醒你在百貨公司周年慶的時候提示自己看看就好!當你看中一個LV包的時候,它會提醒你,沒有這種奢侈品也不會死人。
3、以最低成本購買基金。
購買基金的成本越低,收益就越高。有一個平均成本法(通過定投或分批進入)來降低平均進場成本,無論是定額定時或分批的單筆投資都是利用這一方法來不斷降低陳本,從而增加獲利的機會。用買跌不買漲這一方法來降低成本,尤其是單筆投資,這種方法可以有效的攤低進場成本,等待市場反轉的時候會獲得更高的收入。而對于定是定額和單筆投資的區別,一般定是定額適合沒有什么經驗的新手,單筆投資適合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也可以等到有一定經驗的適合兩種方式搭配使用,以定投做為單筆投資的方向標,這樣收益會更佳。另外,有一些申購基金的渠道,以基金公司官網購買基金費用最低,就是有些麻煩罷了。
4、設定停利,不設停損!獲利滾入再投資,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復利的效果!
基金投資是一個特別注重紀律的操作,事先設定一個停利點,一旦達到收益,必須贖回!記住,投資最大的忌諱就是貪心!贖回后滾入再投資,最大程度發揮復利的作用,可以繼續加大投資額度或者另外挑選一只好的基金繼續定投。
5、用基金投資儲備子女的教育金和自己養老金,越早投資越好!
用基金投資子女的教育金和自己的養老金既能充分發揮復利的作用,也能獲得一個比較高的收益。對于剛入職沒幾年的年輕人,沒有什么負擔,可以承受較高的風險,這個階段我們可以好好利用這些方法——定時定額投資股票基金,不僅可以積累財富,而且可以獲得較高收益。隨著年齡的增長,風險承受能力逐漸減弱,理財思路也要隨之轉變,使自己的投資成果獲得保障。
五.國務院力破民資玻璃門 十大重點政策限時出臺
不可否認,政策對于民資多有福蔭,但現實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成為民資進入重點領域時不得不遭遇的尷尬現實。
如何消解民資的遲疑與疑惑,給予他們實實在在的利益分享體系,并于市場的規則中公平有序競爭,這次國務院60號文以頗為具體和針對性的措施予以了解答。
這是民資“頂”破玻璃門的“頂”層設計,接下來國務院要求多個部委“限時”給出政策支持,目前多個部委全身而動,民資的春天可能真的要來了。
國務院再度將政策焦點轉向民間資本投資的“玻璃門”。
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即“國發60號文”,以下簡稱《意見》)稱,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強薄弱環節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迫切需要在公共服務、資源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作用。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意見》還特別附注了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十大重點政策措施文件分工方案,并且限定這些政策最遲需在明年3月底前出臺。
1. 聚焦民間投資“玻璃門”
按照《意見》設定的基本原則,我國要實行統一市場準入,創造平等投資機會;創新投資運營機制,擴大社會資本投資途徑;優化政府投資使用方向和方式,發揮引導帶動作用;創新融資方式,拓寬融資渠道;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
財經評論員李文海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一市場準入主要就是與一些行業存在壟斷和身份硬門檻相對應,因為民間有大量資本,但在重大行業和領域卻始終存在“玻璃門”、“旋轉門”等現象。
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出現明顯改觀。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布了首批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運營的示范項目,并明確鼓勵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投資以合資、獨資、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建設及營運。
“創新投融資機制,在更多領域向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敞開大門。”10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了包括“積極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在內的,使社會投資和民間資本能夠平等參與投資的具體措施。
此次《意見》又提出,進一步鼓勵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盤活存量、用好增量,調結構、補短板,服務國家生產力布局,促進重點領域建設,增加公共產品有效供給。
文件還提出,國務院各有關部門要嚴格按照分工,抓緊制定相關配套措施,加快重點領域建設,同時要加強宣傳解讀,讓社會資本了解參與方式、運營方式、盈利模式、投資回報等相關政策,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充分調動社會投資積極性,切實發揮好投資對經濟增長的關鍵作用。
根據《意見》,生態環保、農業、水利工程、市政基礎設施、交通、能源設施、信息和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七大方面的社會資本參與投融資機制改革、價格改革將獲支持。
讓價格回歸市場,讓市場反映真實供求,讓供求影響價格,將是此輪價格改革的基礎思路。
2. 十大重點政策限時出臺
《意見》同時還列出了十大重點政策措施的落實時間表,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三項措施在今年底前將問世,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寬帶接入網絡建設和業務運營等其他七項措施的時間節點是明年3月底。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相關政策已經由牽頭部委在緊鑼密鼓地規劃制定中,其中一些已經進入尾聲。比如,就在昨天,工信部已將其研究起草的 《關于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意見(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這份意見稿明確試點企業按照光纖到戶國家標準要求和共建共享的相關原則,可以建設從用戶端到網絡接入服務器范圍內的全部或部分有線通信網絡設施,可以開展相應的網絡元素出租、出售,其中取得互聯網接入服務業務經營許可的試點企業還可以自有品牌向最終用戶提供寬帶上網服務。
工信部部長苗圩曾表示,吸引民營企業參與到我國基礎電信領域的建設和運營中來,可以通過競爭促進企業寬帶服務能力提升和資費水平的合理下降,為廣大用戶提供更便捷、優惠和多樣化的寬帶服務。
李文海說,以往民間資本在一些領域的最大投資障礙在于部分實施細則不具體、操作性不強或門檻設置過高,實踐中很難落實,更高層面對政策落實缺乏考核監督,一些法規規章也沒有及時作出調整等。
他認為,此次國務院提出十大重點政策落實時間表,并且針對社會資本進駐的重點投資領域有更加細化的內容,無疑增加了可操作性,也會提升民間資本進入的興趣。
3. 出臺背景
民間資本漸成投資主力 七大措施拓寬準入領域
2014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較快,穩增長壓力逐步加大。
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反復強調了鼓勵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參與到相關行業。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我國基建投資需求很大,空間有余,并且環保、信息產業等新領域還有很大短板需要補齊,但政府可能面臨資金來源不足的壓力,民間資本進入正是有益補充。
民資漸成投資主力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梳理,自2013年3月以來,68場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提到“民間資本”的占到37%,并且,國務院對民間資本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碼,進入2014年后,涉及民間資本的會議比去年增加了將近50%。
從總量看,2010年至2013年,民間投資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55.9%、60.3%、61.4%和63%,增速為32.5%、34.3%、24.8%,22.7%,分別高于同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速8.7、10.5、4.2和3.1個百分點,對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要看到,整體投資數據仍處于下降通道中,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三季度中國投資增速從17.1%降至14.4%。
這與政府主導投資模式步履蹣跚密切相關,今年以來,隨著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受到政策約束,土地財政難以為繼、預算限制日益緊張、銀行削減項目貸款等問題的集中出現,保障基建投資平穩發力越來越需要民間資本的支持。
根據公開數據,2010年中央財政債務余額7.12萬億元 (年末余額限額,預算數)、外債余額5,489億美元,加上地方政府債務合計占GDP比重為53.5%。對于政府總負債占GDP的比重,目前國際普遍共識的紅線是60%。
并且,以往一些地方政府主導的產業投資項目,不僅引發了光伏、風電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產能急劇擴張,造成新的產能過剩問題,而且過剩產業低效重復建設問題也較為嚴重。
同時,在穩增長壓力下,各地對民資的開放度不斷加大。比如,2014年廣西就計劃引入民間資本項目552個,總投資3739億元。
北師大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長期以來促進經濟增長要靠投資、消費和進出口貿易,而根據當前國際經濟形勢判斷,未來十幾年內,出口情況都不容樂觀,我國將很難再遇到曾經的貿易“黃金年代”。
他說,而從消費來看,這又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要想短期快速刺激社會經濟發展,就得靠投資拉動,但是政府主導的投資行為,在迎合真正市場需求方面,總是偏向滯后、麻木,也經受很多詬病。“那么實際上,最好的選擇便是刺激民間投資,因為民間投資能快速把握市場動向并作出反應”。
國家發改委投資司巡視員歐鴻在昨日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直言推進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的建設,是要著力解決“投什么”、“誰來投”和“怎么投”的問題。
在回答“誰來投”這一問題時,他表示,就是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性,堅持以社會資本為主和以市場化運作為主的原則,讓社會資本發揮重要作用。
拓寬民資可入領域
國務院昨日發布的《意見》共包括11個部分、39條內容。第一部分是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第二部分到第八部分,重點是放寬市場準入,提出了進一步創新生態環保投資運營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資運營農業和水利工程、推進市政基礎設施投資運營市場化、改革完善交通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資本加強能源設施投資、推進信息和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投資主體多元化、鼓勵社會資本加大社會事業投資力度等7個方面的重大措施。
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樸民表示,這些措施將有效降低相關領域的進入門檻,可以說是為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指明了方向。
至于為何圈定這七大領域,發改委解釋說,這些領域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發展還不夠充分,進入還存在一定的困難和障礙,社會呼聲比較高。
其次,這些領域大多是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也是黨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加快推進的重點建設任務。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表示,引導和激活民間投資關鍵是放松管制,核心是簡政放權,不要過多地干預民間投資和企業的發展,才能從根本上杜絕各種阻力。
歐鴻還介紹說,在重大工程中,有的經濟效益比較低、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不高,有的壟斷性比較強、社會資本想投而投不了。“要讓社會資本在推進重大工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就必須深化改革,大力創新重點領域的投融資機制,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來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
農業水利和公共交通等項目,不能反映真實的市場情況,也失去了市場反應的敏感度,進而導致社會資本對進入持謹慎觀望態度。林永生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根據《意見》的規定,這些領域的管制要逐步放開,采取更靈活的投融資方式,更多元的投資主體特別是社會資本的進入,那么幾乎是必然的,就是要在這些領域深化價格改革,提高市場和價格關系的敏感性,以吸引社會資本”。
此外,《意見》還明確,政府投資主要投向公益性和基礎性建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根據項目情況,通過投資補助、基金注資、擔保補貼、貸款貼息等多種方式,支持社會資本參與重點領域建設。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指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以較少的政府投入撬動更多民間資本,是一條可行之道。這樣既不會加劇政府債務危機和產能過剩局面,也符合強化市場作用這一經濟改革的大方向。
4. 熱點領域
能源引民資“仍在半途”價格改革撥開收益迷霧
鼓勵社會資本進入能源領域早已不是新聞。
此次國務院發布的 《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再提民資入能,對領域和方式都作出了更為明確的規定。《意見》提出,鼓勵社會資本參與電力建設、電網建設,以及油氣管網、儲存設施和煤炭儲運建設運營。
此前,民資進軍能源領域的效果卻并不理想。
針對此,《意見》特別提出,要理順能源價格機制,推進天然氣價格改革,適時調整煤層氣發電、余熱余壓發電上網標桿電價,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政策等。
“改革仍在半途”
2010年發布的《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就提出,鼓勵民間資本參與石油、天然氣、電力建設。今年5月,國家發改委推出了80個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建設營運的示范項目,其中有54個是能源類項目。
仔細閱讀文件不難發現,能源領域引進社會資本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領域、電站建設和電網建設三方面。
雖然從政策層面上,能源領域對社會資本表示歡迎,可是在實際操作中,民資進入能源領域的道路并不平坦。以風電產業發達的河北省張北縣為例,目前在該縣投資建設風場的企業中,僅有兩家民營企業和一家省級企業,其余企業都是大型國企。
這首先是由于能源是自然壟斷行業,社會資本的技術、資金實力都難以與大型國企匹敵。中國法學會能源法研究會秘書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吳鐘湖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企業要自負盈虧,勘探等領域即使放開了社會資本也不敢進入。”
另一個卡住民資入能的 “玻璃門”是具體實施細則的缺失。雖然國家、地方文件不斷呼吁,但社會資本進入能源領域的具體路徑仍不明晰。吳鐘湖介紹,大型國有企業掌握能源領域的主要資源,要想引入社會資本,不僅需要國有企業拿出態度,也需要其拿出辦法。
“改革仍在半途。”吳鐘湖說,國家文件只是改革的一方面,隨著改革的推進,相信會有細則逐步出臺。
聚焦天然氣、上網電價
“完善價格形成機制,發揮價格杠桿作用。”具體到能源領域,《意見》提出理順能源價格機制,主要針對天然氣和上網電價兩方面。
事實上,在過去幾年發布的能源領域引進社會資本的文件中,都能看到價格改革的影子。本月公布的 《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就提出,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有序放開競爭性環節價格,天然氣井口價格及銷售價格、上網電價和銷售電價由市場形成,輸配電價和油氣管輸價格由政府定價。
目前我國主要能源產品除煤炭外,均未建立完全市場化的價格形成機制,這給行業的盈利前景蒙上迷霧,成為阻礙民資進入能源相關領域的障礙。
吳鐘湖介紹,目前我國能源領域的價格改革主要集中在天然氣價格和電價改革兩方面。
此次發布的《意見》提出,支持民營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等參股建設油氣管網主干線、沿海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地下儲氣庫、城市配氣管網和城市儲氣設施,控股建設油氣管網支線、原油和成品油商業儲備庫。
電力、電網方面提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水電站,參與投資核電項目,進入核電設備研制和核電服務領域,鼓勵投資清潔能源項目、清潔高效煤電項目、燃煤電廠節能減排升級改造等領域。
吳鐘湖認為,價格的決定方式直接決定社會資本的盈利水平,社會資本進入能源領域還需價格改革的進一步推動。
5. 民資機遇
環境污染治理趨向市場化重點行業推行第三方治理
環保領域進一步向社會資本放開。
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關于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鼓勵社會投資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當前迫切需要在資源環境、生態建設等重點領域進一步創新投融資機制,充分發揮社會資本特別是民間資本的積極作用。
同時國務院要求在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染治理等領域,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且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減排和排污權交易。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國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開展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等需要先有較好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即便向民間資本放開,參與依然存在難度。
市場化帶來新機遇
近年來,主要依靠政府和“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進行環境污染治理的方式,在日益復雜的環境問題面前顯得乏力。因此,“污染企業付費、專業化治理”的第三方治理模式被寄予厚望。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但在從事水、土壤等第三方治理的博天環境集團高級副總裁繆冬塬看來,第三方治理在國內尚處起步階段,法律法規不健全,排污主體責任明晰難,排污企業違法成本低于守法成本,第三方治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很明顯,通過更為專業化的第三方治理,能夠較好地提高環境治理的效率,在業內專家看來,解決工業污染治理問題的思路是推行第三方治理。
《意見》提出,推動環境污染治理市場化,在電力、鋼鐵等重點行業以及開發區(工業園區)污染治理等領域,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通過委托治理服務、托管運營服務等方式,由排污企業付費購買專業環境服務公司的治污減排服務,提高污染治理的產業化、專業化程度。穩妥推進政府向社會購買環境監測服務。建立重點行業第三方治污企業推薦制度。
同時,國務院要求,大力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政策措施文件由發改委、環保部負責,并明確出臺時間為2014年底。
交易進一步放閘
另外《意見》指出,推進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建立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規范排污權交易市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污染減排和排污權交易。
同時要求,加快在國內試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探索森林碳匯交易,發展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鼓勵和支持社會投資者參與碳配額交易,通過金融市場發現價格的功能等。
據環保部統計,到2013年底,11個試點省份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金額累計將近40億。其中,有償使用資金20億左右,交易金額也將近20億。
宋國君認為,排污權交易是美國設計的一種通過交易降低社會減排成本的制度,但是需要有非常完善的排污許可證制度,只有做好前一步,才能再做后一步。
排污權交易主要是污染者之間的交易,和第三方的關系可能不大,宋國君說,“民間資本現在還看不到投資機會,沒有排污許可證,排放的數據說不清楚,比如空氣污染嚴重,都不知道往哪兒投。”所以我們應該積極探索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