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業并購整合潮涌
券商并購的節奏正在加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近日從市場人士處獲悉,申萬、宏源證券的合并方案將于月底前“落地”。而隨著這場涉及業界兩大券商的資本整合盛宴的開餐,行業并購的示范效應亦將隨之擴散。
事實上,從方正證券與民族證券合并,再到宏源、申萬兩家券商間的重組計劃的即將到來,券商并購事件增多的背后,與行業近年來不斷提高的融資、整合需求不無關聯。
而與此同時,在部分券商重組進入實操層面的同時,其并購效應能否實現1+1>2,仍有待時間的校驗。
融資、整合需求再提升
券業并購效應悄然擴散的背后,是業內不斷提高的融資、整合需求。
以短期融資券為例,據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僅今年1-6月間,券商在銀行間市場發行的短期融資券就達136筆,融資總額近2200億元。
其中以招商證券和廣發證券兩家券商發行期數最多,發行次數均達9次,規模分別為177億元和245億元。
在業內人士看來,融資活動增加的重要原因,是券商資本中介等創新業務占比的快速提升。
“未來券商傭金方面的收入會越來越少,收費方式也將和國際接軌,也就是按筆來成交。”北京一家券商高層表示,“券商轉型的方向是資本中介業務,比如融資融券業務,以后將會達到券商收入占比的20%。”
不過,這種變化在去年的券商業績變化中已初現端倪。
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115家證券公司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為759.21億元,同比增長雖然達50.62%,但其增速同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新興資本中介業務相比仍然相形見絀。
2013年,券商融資融券利息收入實現184.62億元,較2012年的52.60億元同比增長高達280.99%。
此外,即將開閘的新三板做市商業務也將進一步加劇券商對資金的需求。
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總經理助理隋強透露本月內將有60多家券商獲得做市商資格。
“做市商是雙邊交易,券商則要保證手中有券有錢。”申銀萬國證券一位場外業務人士表示。
“資本和渠道的結合,一些券商有資本優勢,而一些則已經鋪墊了渠道,在這種轉型過程中,行業的整合需求也就隨之提高。”前述券商高層坦言。
并購效應仍待校驗
事實上,券界的并購浪潮已進入密集實踐層面。
7月19日,方正證券公告稱,其與民族證券合并事項已獲監管層無條件通過。而根據方正年初公告的收購細節披露,方正將以6.09元/股的價格定向發行216775.54萬股以完成本次收購,而民族證券的總估值約為132.02億元。
據方正證券人士透露,合并完成后,民族證券將作為方正證券全資投行子公司存在,而合并完成后,方正證券總資產規模將有望突破500億元。
7月10日,方正證券公告稱預計將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較上年同期增加70%至100%。
與此同時,申萬、宏源兩家券商的重組預期也基本落定。
日前,申銀萬國董事長李劍閣在申銀萬國證券策略會上透露,申萬、宏源的并購已得到國務院、中央匯金公司等多方支持,近期兩家公司已成立共同的臨時黨委,主持重組事宜,而其相關業務也已經開始整合。
2013年數據顯示,宏源證券總資產321億元、營業收入37億元、凈利潤10億元;申銀萬國總資產598億元、營業收入51億元、凈利潤17億元。
兩公司合并之后,將產生一家總資產達到千億元,年度營業收入達到88 億元以上,凈利潤達到27億元以上的大券商。營業收入排名將躍至第一位。預計合并之后的申萬宏源證券總股本將達到130億股,在總股本上成為兩市第一大券商股。
不過,今年上半年宏源證券的業績表現略有欠佳,上半年宏源證券實現營業收入21.47億元,較上年同比減少11.59%;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34億元,較去年減少12.15%。公司業績下降主要受自營業務影響較大。
7月7日,國泰君安收購上海證券方案也獲證監會批復。根據方案,國泰君安擬以35.71億元的價格收購51%的股權,收購完成后,國泰君安將直接控股上海證券。
二者合并后,總資產將達到1318億元、營業收入83億元、凈利潤26億元,多項指標緊追中信證券。其中,營業收入有望超過中信證券,成為行業新的巨頭。
除正在發生的重組案例外,部分有關券商重組的傳言亦在市場間穿梭。去年11月,市場亦有傳聞稱,長江證券與廣州證券或將醞釀合并,但后來該消息被多方否認;而關于匯金系下的銀河證券與中投證券間的收購也已流傳多時。
值得一提的是,在券商并購潮到來的同時,其實際效果仍然有待時間檢驗。
“在不單純依靠傳統的傭金收入后,券商的差異化經營和市場化整合時代可能會同時到來。”一位AMC系券商研究員指出,“不過行業并購是否能夠實現1+1>2,仍然需要看重組后的實際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