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6月1日
上海總工會公開成立
1925年6月1日,上海總工會公開成立,李立三任委員長,劉華任副委員長。同日,上海總工會發表宣言及告全體工友書,宣布為反對帝國主義屠殺中國人民舉行總同盟罷工。
接著,上海學生宣布舉行罷課,商人宣布舉行總罷市。帝國主義對上海人民群眾的反抗繼續進行瘋狂的屠殺。但是壓力愈大,反抗力愈強。五卅運動的狂飆迅速由上海席卷全國。
1936年6月1日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創立
資料圖
1936年6月1日為培養補充抗日軍政干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在陜北瓦窯堡創立。同日,第一期學員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張聞天、周恩來等出席開學典禮并講話。
紅軍經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但沿途被蔣介石圍追堵截,紅軍到達陜北后,僅剩3萬人,而且軍隊干部也損失頗大。為培養補充抗日軍政干部,提高紅軍自身的戰略技術水平,1936年6月1日,黨中央在瓦窯堡建立了“中國人民抗日紅軍大學”。6月21日,國民黨第八十六師高雙成部突襲瓦窯堡,紅大即隨中央機關撤出瓦窯堡,遷至保安縣城。在保安縣城,紅大召收第一批學員。他們全部來自中央紅軍和十五軍團,分為3個科,共1063人,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一科。
第一科有學員38人,他們在1955年我軍初次授銜時,最低軍銜是中將。其中比較有名的有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彭雪楓、楊成武、劉亞樓、張愛萍、蘇振華等人。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將軍科”。據統計,第一科學員平均年齡27歲,人均有傷疤3處。
1937年1月20日,紅大隨中央機關遷至延安,改稱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
1945年8月,隨著抗戰勝利,抗大完成了歷史使命。10月,原抗大總校一部分教職學員奉中央軍委命令向東北進軍,1946年2月底到達吉林通化,籌辦東北軍政大學。
新中國成立后遷入北京,發展成為今天的國防大學。
1958年6月1日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理論刊物《紅旗》創刊
資料圖
1958年6月1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理論刊物《紅旗》創刊。《紅旗》雜志第一期發表毛澤東4月15日寫的《介紹一個合作社》一文。文章樂觀地認為“我國在工農業生產方面趕上資本主義大國,可能不需要從前所想的那樣長的時間了。”并說:“中國六億人口的顯著特點是一窮二白,這些看起來是壞事,其實是好事。窮則思變,要干,要革命。一張白紙,沒有負擔,好寫最新最美的文字,好畫最新最美的畫圖”。
1988年6月1日
中共中央發出
《關于黨和國家機關必須保持廉潔的通知》
1988年6月1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黨和國家機關必須保持廉潔的通知》,指出在整個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做到:改革開放,繁榮經濟,要堅定不移;保持廉潔,防止腐敗,也要堅定不移。